新修訂藥品 GMP 實施解答(七)
1.問:無菌藥品需共線生產時,可行性評估應考慮哪些方面?6
答:新修訂藥品 GMP 第四十六條(一)至(六)對生產區廠房、生產設施和設備作了明確的規定。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評估:
1、共線系指藥品生產中,有多個產品使用共用的廠房、設施、設備等情況。
2、四十六條明確規定:(二)生產特殊性質的藥品,如高致敏性藥品(如青霉素類)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備而成的藥品),必須采用專用和獨立的廠房、生產設施和設備。青霉素類藥品產塵量大的操作區域應當保持相對負壓,排至室外的廢氣應當經凈化處理并符合要求,排風口應當遠離其他空氣凈化系統的進風口;(三)生產 β-內酰胺結構類藥品、性激素類避孕藥品必須使用專用設施(如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和設備,并與其他藥品生產區嚴格分開;(四)生產某些激素類、細胞毒性類、高活性化學藥品應當使用專用設施(如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和設備;特殊情況下,如采取特別防護措施并經過必要的驗證,上述藥品制劑則可通過階段性生產方式共用同一生產設施和設備;(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項的空氣凈化系統,其排風應當經凈化處理。
3、共線生產的風險評估,應根據實際產品的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
4、對于(二)、(三)、(四)以外產品,可參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1)擬共線生產品種的特性,如:
☆產品類別(如:化學藥品、中藥制劑、生物制品、藥用輔料)
☆毒性(如:LD50、是否具有細胞毒性、治療窗窄)
☆活性
☆致敏性
☆溶解度
☆是否為活性微生物
☆性狀(如:顏色、氣味)
☆其他
2)共線生產品種的工藝
☆最終滅菌或非最終滅菌
☆采用生物過程進行生產(生物安全性風險)
☆生產過程中所用物料的特性(如溶媒、小牛血清)
☆其他
3)共線生產品種的預定用途
☆ 給藥途徑(如口服、外用、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鞘膜內注射等)
☆臨床適應癥
☆用藥禁忌、配伍禁忌或聯合用藥
☆用藥對象(如老年人、孕婦、兒童)
☆用藥劑量
☆慢性病用藥或長期用藥(藥品在體內是否蓄積并產生毒性)
☆其他
5、經可行性評估確定可以共線生產的,企業應列出共線生產涉及的廠房、設施、設備和品種的清單,并明確所采取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采用階段性生產方式、設備的清潔及其驗證、生產計劃的合理安排、部分風險高的工序采用專用設備或容器具等。
2.問:最終滅菌的高污染風險產品灌裝的潔凈度級別如何確定?除了符合附錄 1“無菌藥品”“最終滅菌產品生產操作示例”中“C 級背景下的局部A 級”要求這一種做法外,“C級背景下的 A 級送風”這種做法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那“C 級背景下的 A 級送風”是否需要做懸浮粒子的連續監測?
答:附錄 1“無菌藥品”中的生產操作示例只是為企業選擇合理的生產操作環境提供參考,實際企業可按附錄 1“無菌藥品”第七條 的規定,“根據產品特性、工藝和設備等因素,確定無菌藥品生產用潔凈區的級別。每一步生產操作的環境都應當達到適當的動態潔凈度標準,盡可能降低產品或處理的物料被微?;蛭⑸镂廴镜娘L險?!?因此,企業可以根據第七條的原則對相同的生產操作選擇不同潔凈度級別的環境。生產高污染風險的最終滅菌產品的,如果企業對灌裝區采用C 級背景下的A 級送風,也可以被接受。對 A 級送風區域不需要做懸浮粒子的連續監測。
3.問:附錄 1“無菌藥品”第十三條的“非最終滅菌產品的無菌生產操作示例”注(2)中的 A 級送風環境應如何理解?對該區域如何進行環境監測?
答:1、參照 PI032-2-2010,“A 級送風”有如下確認要求:
☆確認僅是靜態要求,靜態是指送風打開,灌裝機運行,且無操作人員干預的狀態;
☆應檢測非活性塵粒,并符合 A 級要求。探頭應位于過濾空氣的供應點上方;
☆應進行煙霧試驗,不要求有單向流,但應證明對瓶子的有效保護,并證明沒有房間的空氣卷入/混入需有效保護的空間;
☆應有氣流速度的限度標準并說明理由。請注意,由于軋蓋的風險與產品暴露的灌裝受污染的有所不同,規范并不強求“A 級送風”的風速與 A 級區相同。.
2、“A 級送風”區域的環境監測要求%
☆ 企業應通過風險評估,規定非活性塵粒和微生物污染的監測要求(企業自定,無法定要求)。不需要對該區域的懸浮粒子進行連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