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GMP和我國GMP標準的對比
3、對歐盟GMP的探討
筆者就本人所理解的歐盟GMP(主要是針對無菌藥品的附錄1)的一些要求羅列于此,細看這些要求,就可以看出與我國現行GMP之間的差距。從宏觀來說,我國現行的GMP主要是著重于靜態的控制,而歐盟GMP著重于動靜態控制的結合。要做到動靜態控制相結合,對我國現行藥品生產現狀不僅是一次全新挑戰也是一次革命,筆者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
3.1、凈化級別
對于無菌藥品的生產環境凈化級別,歐盟的要求A、B、C、D級。其中:(1)A級即100層流級;(2)B級是動態要求的萬級相當于靜態的千級,按動態、靜態控制結合,按具體要求設置;(3)C、D級按需要設置,相當于現行萬級(非無菌萬級)或10萬級。
這樣來看,C、D級與現行處理方式差異不大,但如何設置A、B級呢?A級雖是百級層流,但根據筆者所知,國外認證時需要做煙霧探測,對層流的邊界層的組織處理也是一個課題;按國外同行的經驗,B級區需按房間內設備發塵量和進入人員數進行具體計算才能得出換氣次數,歐盟的GMP沒有具體的換氣次數參考值,要按每個房間分別計算換氣次數。鑒于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收集一些換氣次數與區域空氣質量的對應數據,這樣才能預先計算出達標的空氣凈化系統。由于空氣換氣次數是維持生產區潔凈度的主要手段,而空氣換氣次數又直接與生產的能耗即成本掛鉤,確定合適的換氣數是凈化設計的關鍵。
3.2、設備
3.2.1、關于隔離操作與“吹灌封”技術的看法
此前,我國GMP未涉及有關隔離操作技術的概念,因此一些實際操作的工況安排也不同,同時在設備上的空白也讓一些特殊操作的設計安排成為問題。
制藥設備隔離化技術常有以下方法:手套式操作、封密倉、快速交換傳遞口、充氣式密封、空氣鎖、裝袋進出、管路密封輸送、機械手等自動控制裝置。制藥設備隔離化設計永遠不要忘記隔離裝置只是一道建立在設備與人之間的物理屏障,若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工藝流程的話,那么其可能變成阻礙設備運行的障礙。而制藥機械隔離化設計應該以便利操作與維護、且不需破壞設備工藝的整體性為目的。制藥機械隔離化設計宗旨便是設備能依靠屏障類隔離系統在兩個不同潔凈等級環境之間進行隔離,或者通過系統將人與實際生產環境相對隔離開來。
“吹灌封”技術在大容量注射劑中運用較多,近年歐美國家在塑料安瓿水針與滴眼劑中也有較多運用。由于我國GMP對此沒有具體規定,所以在以前的生產實踐中,藥廠大都按照設備供貨商提出的技術及環境要求和建議,再結合中國GMP對藥包材操作環境具體凈化的不同要求來實施,以至于國內“吹灌封”生產工藝良莠不一。同樣,也由于我國GMP對此沒有具體規定,使得在歐洲運用很廣的塑料安瓿水針這一劑型在我國卻沒能推廣。
3.2.2、凈化級別與設備
高的潔凈度的提出,必然對設備的密封性與發塵率提出新要求。原先的開放型設備進一步密閉,設備的清洗滅菌方法(特別是CIP/SIP)更簡捷可靠,這些問題將是制藥設備日后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制藥設備技術水平的途徑。
隨著新標準的實施,對制藥設備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如抗生素瓶軋蓋機,按歐盟附則1的要求,應放在A級保護下。由于操作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微粒,那么如何減少對A級及背景環境的影響又是一個課題。又如固體制劑中的類似壓片機、膠囊充填機、粉碎機等易產生粉塵的設備如何做到相對密閉并內附真空捕集粉塵?
4、結語
本文介紹了歐盟GMP與我國現行GMP的不同,著重闡述了這些不同之處在無菌藥品方面的表現,繼而探討了應對的著手點。據悉,新版GMP還在編審之中,至于未來的正式文稿如何,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定稿后的實施過程及相關時間節點也是眾所期待的。但可以預見的是新版GMP的實施將極大提升制藥生產水平,而因此引發的變革也是極大的。
可以說,不管將來新版GMP怎樣,了解與熟悉歐盟GMP,對我國制藥生產與制藥裝備二行業均有益,這也是筆者寫此文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