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問:如何確保非最終滅菌產品密封系統的完整性?如何進行容器-密封件完整性驗證?
答:非最終滅菌產品軋蓋前應視為處于未完全密封狀態,小瓶壓塞后應盡快完成軋蓋。如軋蓋前離開無菌操作區/間,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產品受到污染。以西林瓶灌裝的產品為例,產品的密封性是由西林瓶和膠塞的匹配度來決定的。為了確保產品容器-密封件的完整性,企業應:
1)選擇合適的西林瓶、膠塞及鋁蓋組成產品的密封系統。應該認識到,鋁蓋只是起到固定膠塞的作用,真正產品的密封性是由西林瓶和膠塞決定。在產品的密封系統確定以后,應進行定位器-密封件的完整性驗證(參見藥品生產驗證指南- 2003 第三篇第四章附錄一或 USP 通則推薦的其它適當方法)。西林瓶、膠塞、鋁蓋的規格或供應商變更時,應進行風險評估,應重新進行容器-密封系統的驗證。
2)企業對購入的西林瓶和膠塞應按質量標準嚴格控制,尤其要對西林瓶和膠塞的尺寸和公差進行檢測,以保證西林瓶和膠塞在尺寸和公差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度,能確保產品的密封性。企業還有必要在日常生產中,對產品進行抽檢,檢查鋁蓋是否存在松動現象,避免出現影響密封完整性的不利因素。
5.問:無菌灌裝小瓶離開無菌操作區至軋蓋前,處理小瓶的環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答:本題不僅適用于凍干瓶,而且適用于所有無菌灌裝瓶。須特別注意,為了避免產品在這個階段被污染,不只是一個,而是有好幾個因素都很重要,如瓶塞的組合設計、限定操作人員的進入、對操作人員良好的培訓、手動干預及跟蹤措施的完整程序,以及適當的環境條件。歐盟要求設置經過徹底驗證的瓶塞錯位或缺塞探測系統,我國規范附錄對此無法規要求。在已壓塞小瓶的鋁蓋完成軋蓋之前,無菌灌裝小瓶的密封系統尚沒最終完成。小瓶的壓蓋可以采用經滅菌的蓋以無菌操作形式完成(俗稱 B+A),也可在無菌區之外以潔凈的方式完成(俗稱 C+A 及 D+A)。對于凍干產品而言,從灌裝機到凍干機之間的產品轉移,應當在 B 級背景的 A 級保護下(例如,層流車)完成,并在 A 級送風下,轉移至軋蓋機。對于液體產品和粉末而言,從無菌加工區域轉移到軋蓋機應有 A 級送風。所有產品的軋蓋,都應當在 A 級送風下完成。當軋蓋在無菌區內進行時,瓶蓋的滅菌是強制性的,這是由無菌生產的通則要求所決定的。如果軋蓋作為“潔凈工藝”,即 C+A 及 D+A 來實施,液體產品和粉劑的連接無菌加工區域和軋蓋機的傳輸帶、全壓塞凍干瓶從凍干機至軋蓋機的運輸,以及軋蓋機本身,都需要 A 級送風。歐盟規定軋蓋機所處潔凈室的最低要求是 D 級。企業應說明選擇適當潔凈間的理由。我國目前也同意采用這一標準。
6.問:注射劑(最終滅菌或非最終滅菌)生產廠房設計或改造中,是否允許“一頭多尾”或“多頭多尾”或“多頭一尾”的廠房設計?
答:應遵循質量風險管理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產品的均一性(如何劃分批次或亞批)
☆產品的可追溯性(產品是否可追溯到具體的每一臺生產設備)
☆異常情況處理(如設備發生故障)
☆生產工藝驗證(包括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的設計
☆無菌操作時各條生產線之間的相互干擾(如人員的干擾,需以無菌操作房間的氣流流型試驗作為證據之一)